【刘桢生平简介】刘桢(约145年-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风格清峻刚健,与曹植、王粲等齐名。刘桢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深受曹操赏识,曾被任命为丞相掾属,后因触怒曹操而遭贬谪,最终病逝于任上。
刘桢生平简要总结:
刘桢生于东汉末年,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善辞赋。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并称为“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刘桢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
尽管他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赫地位,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不可忽视。刘桢的性格刚直不阿,曾在一次宴会上因直言不讳而触怒曹操,被贬为吏。然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刘桢生平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约145年 | 刘桢出生,山东人 |
东汉末年 | 入仕,成为曹操幕僚 |
建安年间 | 与孔融、王粲等人齐名,被称为“建安七子” |
216年 | 因在宴会上对曹操不敬,被贬为吏 |
217年 | 病逝于任上,享年约72岁 |
刘桢文学成就简述
刘桢的作品以五言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作如《赠从弟》三首,借松柏之志抒发高洁情操,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此外,他还擅长辞赋,文章气势恢宏,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虽然刘桢在历史上并不像曹操、曹丕那样广为人知,但他作为建安文学的重要成员,其贡献不容忽视。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