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不夜天全诗译文】“火树银花不夜天”是一句常用于形容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诗句,常与元宵节或春节等传统节日相关。此句出自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中的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后人常将“火树银花不夜天”作为整首诗的概括性标题,用来表达节日夜景的壮丽与繁华。
以下是对“火树银花不夜天”及其相关诗歌内容的总结与译文解析:
一、原文与背景
原诗为唐代苏味道所作《正月十五夜》,全诗如下:
> 正月十五夜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元宵节之夜的盛况,灯火通明、人群熙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
二、诗句解析与翻译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火树银花合 | 火树银花交相辉映 | 形容灯火如树如花,光彩夺目 |
星桥铁锁开 | 星桥铁锁已开启 | 描述元宵节时的桥梁和城门开放 |
暗尘随马去 | 尘土随着马蹄扬起 | 表现人群出行时的热闹场面 |
明月逐人来 | 明月仿佛追随行人 | 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游伎皆秾李 | 歌舞艺人多如李花 | 形容表演者众多,姿态优美 |
行歌尽落梅 | 歌声中夹杂着梅花曲 | 表示节庆中的音乐与艺术活动 |
金吾不禁夜 | 官府不禁止夜间活动 | 反映当时社会对节日的宽容政策 |
玉漏莫相催 | 不要催促时间流逝 | 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三、总结
“火树银花不夜天”不仅是对唐代元宵节夜景的生动描写,也体现了古人对节日的热爱与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的繁华景象,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珍惜。
该诗句因其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被广泛引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节日意象之一。
结语:
“火树银花不夜天”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喜庆与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