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 何厌之有出自何处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何厌之有是什么句式 何厌之有出自何处,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9 06:35:00

在古汉语中,“何厌之有”是一种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式。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将正常语序中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并在中间加上助词“之”,以此来强调疑问或否定的意义。具体到“何厌之有”这句话,其基本结构可以理解为“有何厌”,即“有什么满足不了的”。通过这样的调整,句子不仅增强了语气,还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此句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如下:“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及齐,齐桓公妻之,与文姜居。重耳曰:‘吾有三失,而今而后知吾过矣。’管仲对曰:‘君无患焉,臣闻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若能改,则天下归心矣。’重耳乃叹曰:‘何厌之有?’”在这段文字中,“何厌之有”表达了重耳对于自己所犯过错能够得到改正的一种乐观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的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使用此类句式并非罕见现象。例如,《论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是宾语前置的例子,同样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此外,在《孟子》等经典著作里也可以找到许多采用相同语法结构的例子。

综上所述,“何厌之有”作为一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文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语言形式美的追求,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该句来源于《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因此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