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而泣.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一、
《邴原少孤》是出自《世说新语》的一则小故事,讲述了邴原年幼时因家境贫寒、父母早逝,看到别人读书时感到无比羡慕与悲伤。他向老师倾诉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孤者易伤,贫者易感”的感慨。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寒门学子的艰难处境,也体现了邴原自强不息的精神。
邴原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阶层固化和教育资源不公的无声控诉。他的情感流露真实自然,展现出一个少年在困境中的敏感与坚韧。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 |
人物 | 邴原(东汉时期名士) |
事件 | 邴原年幼时因家贫孤苦,路过书馆听到读书声而哭泣 |
对话内容 | 师问:“童子何泣?”邴原答:“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贫困与孤独对人心理的深刻影响,以及对教育机会的渴望 |
历史背景 | 汉代社会阶层分明,教育资源多掌握在贵族手中 |
人物性格 | 敏感、自尊、有志向 |
启示意义 |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反映社会公平问题 |
三、思考延伸
邴原的故事虽简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展现了个体在逆境中的挣扎,也揭示了社会结构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在当今社会,虽然教育资源更加普及,但“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依然存在。邴原的“孤者易伤,贫者易感”提醒我们,社会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与成长环境。
此外,邴原后来成为一代名士,说明即使出身卑微,只要心怀理想、勤奋努力,仍有机会改变命运。这种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