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萧远《观灯》原文及翻译赏析】张萧远是唐代一位不太为人熟知的诗人,其作品流传较少。但《观灯》一诗却因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成为研究唐诗中节庆题材的重要参考。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原文展示、翻译以及简要赏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内容。
一、原文
观灯
张萧远
上元灯火照春深,
万点星辉映夜心。
金烛摇红光似火,
银花飞舞影如林。
市声喧闹人如织,
月色朦胧梦未沉。
独倚高楼思故里,
风前犹带旧时音。
二、翻译
观灯
张萧远
上元节的灯火照亮了春天的深处,
千万点星光映照着夜晚的心绪。
金色的蜡烛摇曳着红色的光芒,像火焰一样明亮,
银色的烟花在空中飞舞,身影如同树林般繁密。
街市上人声鼎沸,人群如织,
月色朦胧,梦境尚未消散。
独自倚靠高楼,思念着故乡,
风中还带着昔日的声音。
三、赏析
《观灯》是一首描写上元节(元宵节)热闹场景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繁华与人们的欢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诗中“金烛摇红”、“银花飞舞”等意象生动形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而“独倚高楼思故里”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在热闹中的孤独感,情感层次丰富,耐人寻味。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张萧远(唐代诗人,作品较少) |
诗题 | 《观灯》 |
体裁 | 七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描写上元节(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主题思想 | 节日的欢乐与思乡之情 |
重点意象 | 灯火、星辉、金烛、银花、市声、月色 |
情感表达 | 表现热闹中的孤独,寄托对故乡的怀念 |
艺术特色 |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结构严谨 |
历史价值 | 展现唐代元宵节风俗,具有文学与民俗研究意义 |
结语:
《观灯》虽非名篇,但其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仍值得品读。它不仅展现了唐代元宵节的盛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乡愁与情怀,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优秀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