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历来被奉为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将为大家带来《黄鹤楼》的原文、翻译以及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千古绝唱。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了,
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
只有白云千年依旧飘荡。
阳光下的平野清晰可见汉阳的树木,
茂盛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夕阳西下,故乡在何处呢?
江面上的烟波让人感到深深的忧愁。
注释:
1.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据传曾在此乘黄鹤升天。
2.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之一,因诗而闻名。
3. 空余:只剩下,形容物是人非。
4. 白云千载:比喻时间久远,象征自然永恒。
5.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野。
6. 汉阳树:指汉阳一带的树木,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7. 鹦鹉洲:地名,位于长江中,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
8. 乡关:故乡、家乡。
9. 烟波江上:江面雾气缭绕,景色朦胧。
赏析:
《黄鹤楼》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物变化与历史沧桑,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既是对传说的叙述,也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日暮乡关何处是”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也体现了崔颢卓越的文学才华。
结语:
《黄鹤楼》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幅描绘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卷。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思乡的深情。无论是学习古诗,还是品味文化,这首诗都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