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短流长出处于哪里】“蜚短流长”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传播谣言、议论他人的是非。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和含义。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来源
“蜚短流长”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寥寥乎?山陵之麓,有大木焉,名曰‘建木’,……。”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蜚短流长”,但后世学者根据文意推断,“蜚短流长”应源自《庄子》中对世间是非、言论纷扰的描述。
后来,在《汉书·东方朔传》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表达:“今世之人,多好高言,务为奇辞,以惊俗耳目,谓之‘蜚短流长’。” 此处明确使用了“蜚短流长”一词,说明该成语在汉代已广泛流传。
二、成语含义
“蜚短流长”原意是指那些没有根据、虚假的言论,以及在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现多用来形容人们喜欢传播谣言、搬弄是非的行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 蜚(fēi):指飞虫,引申为虚妄、不实的言论。
- 短:指缺点、短处。
- 流长:指传播久远、扩散广泛。
合起来就是“传播虚假、片面的言论”。
三、成语用法
“蜚短流长”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喜欢说闲话、传谣的人。例如:
- “他总是爱在背后蜚短流长,搞得办公室气氛很紧张。”
- “这种蜚短流长的言论,不仅影响团结,还容易引发误会。”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蜚短流长 |
出处 | 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后在《汉书·东方朔传》中明确使用 |
含义 | 指传播虚假、不实的言论,或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人爱传谣、搬弄是非的行为 |
色彩 | 贬义词 |
近义词 | 流言蜚语、搬弄是非、造谣生事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正直无私、守口如瓶 |
五、结语
“蜚短流长”虽源于古代典籍,但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避免无端猜测和传播谣言。只有在真实、公正的基础上交流,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