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意思是什么】“怙恶不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了错误后仍然不悔改,继续做坏事。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批评或描述某些顽固不化的人时较为常见。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怙恶不悛”的详细解析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怙恶不悛 | 指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其中,“怙”意为依靠、依仗;“恶”指坏事;“悛”意为悔改。 |
二、出处与来源
“怙恶不悛”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夫子之言,吾不能以三军之众,而拒其一人,是以怙恶不悛。”
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形容人顽固不改、执迷不悟的典型表达。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屡教不改 |
反义词 | 改过自新、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
四、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用于批评某人 | 如:“他多次违反纪律,怙恶不悛,最终被开除。” |
描述顽固分子 | 如:“这个罪犯怙恶不悛,拒不交代犯罪事实。” |
五、适用场景
- 法律案件中描述惯犯
- 教育场合批评学生屡教不改
- 媒体报道中描述不良行为者
六、总结
“怙恶不悛”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明知自己犯了错误,却依然不思悔改、继续作恶的人。在实际使用中,它往往带有批评和谴责的语气,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语境中。
通过以上表格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怙恶不悛”的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准确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