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缺什么意思】“金瓯缺”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语,常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国家分裂、国土残缺之意。这一词语源于古代对国家统一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完整与安定的向往。
一、
“金瓯缺”字面意思是“金制的盆子有缺口”,比喻国家疆土不完整,存在裂痕或分裂。在历史和文学中,“金瓯缺”常用来形容国家的分裂状态,如战乱、外敌入侵、领土丧失等。
该词最早见于《南史·梁纪下》:“愿陛下无忘金瓯之固。”后世文人常用此典故,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与对分裂的忧虑。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金瓯”指金制的盆,象征国家;“缺”意为缺口,比喻国家不完整或分裂。 |
来源 | 出自《南史·梁纪下》:“愿陛下无忘金瓯之固。” |
引申意义 |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示国家分裂、领土不全或政权不稳定。 |
使用场景 | 多见于诗词、历史文献、文学评论中,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期望。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大一统”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家国一体”的认同。 |
常见搭配 | 如“金瓯无缺”(形容国家完整),“金瓯缺”(形容国家分裂)。 |
三、结语
“金瓯缺”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古人对和平与统一的深切期盼,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在今天,理解“金瓯缺”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