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作者是谁】《清史稿》是中国近代一部重要的官修史书,记录了清朝从1616年(后金建立)至1912年清朝灭亡的全部历史。这部史书在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组织编纂,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清史稿》的作者信息,以下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
《清史稿》的编纂工作始于1914年,由北洋政府设立的“清史馆”负责。虽然名义上是由多人共同完成,但实际主编为赵尔巽。赵尔巽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曾任东三省总督,在民国时期担任清史馆馆长,主导了《清史稿》的编纂工作。
《清史稿》的编纂团队包括众多学者和官员,如缪润绂、柯劭忞、夏孙桐等,他们在不同阶段参与了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撰写。由于当时社会动荡,编纂过程并不顺利,最终于1927年完成,共536卷,约400余万字。
尽管《清史稿》在史料收集方面较为全面,但由于成书时间较晚,部分内容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学术界也存在一定争议。
二、表格:《清史稿》主要编纂者一览
姓名 | 身份/职务 | 主要贡献 |
赵尔巽 | 清史馆馆长 | 实际主编,主导编纂工作 |
缪润绂 | 编纂成员 | 参与史料整理与部分章节撰写 |
柯劭忞 | 编纂成员 | 负责部分列传及史论 |
夏孙桐 | 编纂成员 | 参与编校与史实考证 |
王树楠 | 编纂成员 | 负责部分纪、志的编写 |
张尔田 | 编纂成员 | 参与史稿的校订与补充 |
三、结语
《清史稿》作为一部官修史书,虽有其局限性,但在清代历史的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了解其编纂者及其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部史书的历史地位与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