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要考什么内容】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该测试内容广泛,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以及常识判断等五大模块。以下是对行测各部分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行测考试结构概述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整体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每道题均为单选题。
| 模块名称 | 题数(题) | 分值(分) | 考察重点 |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40 | 40 | 阅读理解、逻辑推理、词语辨析 |
| 数量关系 | 15 | 15 | 数字推理、数学运算 |
| 判断推理 | 35 | 35 | 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 |
| 资料分析 | 15 | 15 | 数据分析、图表解读 |
| 常识判断 | 15 | 15 | 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常识 |
二、各模块具体内容解析
1. 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
- 阅读理解:通过一段文字材料,判断其主旨、细节或作者意图。
- 逻辑填空: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 语句表达:判断句子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
- 词语辨析:区分近义词、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2.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包括:
- 数字推理: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推导出下一个数字。
- 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等。
3.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和逻辑推理两大类:
- 图形推理:观察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图形。
- 逻辑判断:包括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类比推理等。
- 定义判断:根据给出的定义,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定义要求。
4.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常见题型包括:
- 图表分析:从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中提取有效信息。
- 增长率计算:计算百分比变化、平均增长率等。
- 比较分析:对比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趋势。
5.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
- 政治常识:如党的基本路线、国家政策等。
- 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 科技常识:如重大科技成就、科学原理等。
- 历史与地理常识:如重要历史事件、地理知识等。
三、备考建议
1. 系统学习:针对各个模块进行系统复习,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2. 真题练习:多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风格和命题规律。
3. 时间管理:行测时间紧张,需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某一部分耗时过多。
4. 错题总结: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提高准确率。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不仅考察知识面,更注重逻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顺利通过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