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意思是什么】“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但缺乏真正的追求和理想。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只求活命、不思进取的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苟且 | 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不考虑长远 |
| 偷生 | 暗指勉强活着,没有尊严或意义 |
整体含义:
“苟且偷生”指的是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活下去而采取一种敷衍、妥协甚至无原则的态度,缺乏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道德底线。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人谁不死?死而不义,不如苟且偷生。”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的生存状态或行为态度 |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忍辱偷生、随波逐流 |
| 反义词 | 坚贞不屈、宁死不屈、奋发图强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述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 他虽身处逆境,却仍苟且偷生,毫无斗志。 |
| 批评某人的生活态度 | 这种苟且偷生的生活方式,只会让人越来越堕落。 |
| 文学描写 | 在战乱年代,很多人只能苟且偷生,等待转机。 |
四、情感色彩与使用建议
| 项目 | 内容 |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讽刺和批评意味 |
| 使用建议 | 适用于描述消极人生观或批判某些人缺乏理想和奋斗精神 |
| 注意事项 | 避免在正式场合过度使用,以免显得过于情绪化或主观 |
五、总结
“苟且偷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困顿中仅以维持生命为目标,缺乏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道德追求。它常被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理想、没有原则、只求活命的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解读。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拓展学习,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等权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