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乃非人情的出处是哪里】“无乃非人情”这句话,常被用于表达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质疑,意为“难道不是不符合人之常情吗?”其语义深刻,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本文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
“无乃非人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为:“无乃非人情乎?”意思是“这难道不是不合人情吗?”该句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批评不合理的做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情感联系和道德规范。
这句话不仅在古文中常见,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被引用,尤其是在文学、历史研究以及日常交流中,用来表达对某些行为的不满或不解。
“无乃”是一个文言虚词,表示推测或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而“非人情”则是指违背常理、不合人情的行为。因此,“无乃非人情”整体上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反问句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文 | “无乃非人情乎?” |
含义 | 表示对某事的质疑,意为“难道不是不符合人情吗?”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带有批评或反问语气 |
词语解释 | - 无乃:表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 非人情:违背人之常情 |
现代应用 | 在文学、历史分析或日常表达中,用于指出不合理的行为或现象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人情、伦理的社会价值观 |
三、结语
“无乃非人情”虽源自古文,但其思想内涵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现象时,应关注是否符合人情、是否合乎道义。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现实生活,这句话都能引发我们对行为合理性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