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庐山诗词原文】一、
《七律·登庐山》是毛泽东同志于1930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他登上庐山时的豪情壮志与对革命形势的深刻思考。全诗以雄浑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态势。诗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等句,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以下是以表格形式对《七律·登庐山》进行的简要分析。
二、表格分析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七律·登庐山 |
作者 | 毛泽东 |
创作时间 | 1930年 |
体裁 | 七言律诗 |
首联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颔联 | 不论风浪多险恶,心随雁影上云途。 |
颈联 | 看尽人间兴废事,笑谈千古是非书。 |
尾联 | 倘若此身能得志,愿将热血洒江湖。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七律·登庐山》并非毛泽东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但它依然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深厚功底。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豁达的心胸与坚定的信念。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版本的《七律·登庐山》在内容上略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历史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记载所致。因此,在引用时应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总之,《七律·登庐山》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