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想让孕妇主动辞职怎么办】在职场中,孕妇面临就业歧视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公司出于成本、工作安排或对怀孕员工的误解,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孕妇主动离职。面对这种情况,孕妇应了解自身权益,并采取合理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生育等原因辞退女职工,也不得降低其工资待遇。若公司存在变相逼迫孕妇辞职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二、常见的“逼退”手段及应对方式
| 常见手段 | 行为描述 | 应对方式 |
| 调岗降薪 | 以“工作需要”为由调岗,但岗位内容不符,薪资大幅下降 | 保留调岗通知、薪资变动记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 工作压力大 | 无故增加工作量或安排高强度任务 | 记录工作内容与时间,必要时申请加班费或调整岗位 |
| 暗示离职 | 通过谈话、同事议论等方式暗示孕妇主动辞职 | 不轻易回应,保持冷静,保留沟通记录 |
| 虚构“考核不达标” | 以绩效考核为名,实则针对孕妇 | 收集工作表现证据,如考勤、项目成果等 |
| 不提供产假 | 拒绝批准产假或提前终止合同 | 明确告知产假权利,必要时申请仲裁 |
三、维权途径
1. 内部沟通:与人事部门或上级进行正式沟通,明确表达自己希望继续工作的意愿。
2. 书面记录:保留所有涉及“逼退”行为的邮件、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
3. 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拨打12333热线或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映情况。
4.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协商无果,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岗位或赔偿损失。
5. 寻求法律援助:联系工会或法律援助中心,获取专业帮助。
四、建议
- 孕妇应尽早了解自身权益,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被动接受不合理安排。
- 在孕期尽量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减少被“找茬”的机会。
- 若发现公司有不当行为,不要沉默,及时维权是关键。
总结
公司试图让孕妇主动辞职是一种违法且不道德的行为。孕妇应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收集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营造公平、尊重的职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