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出自哪】“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它是孔子对“仁”的深刻阐述之一,强调了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真正的仁者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原文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作者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
背景 | 此句是孔子在回答弟子关于“仁”的问题时提出的观点,强调仁德高于生命。 |
二、句子含义解析
“志士仁人”指的是有志向、讲仁德的人;“无求生以害仁”意思是不为了保全生命而损害仁德;“有杀身以成仁”则表示愿意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整句话表达了儒家对“仁”的高度重视,认为仁德是人生最高价值,不应因怕死而放弃。
三、相关引申与影响
项目 | 内容 |
影响 | 这句话成为后世士大夫精神的重要体现,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和道义而奋斗。 |
延伸思想 | 后世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与“杀身以成仁”有异曲同工之妙。 |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仍被用来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底线,不为利益而丧失原则。 |
四、总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是孔子关于“仁”的重要论述。它强调了仁德高于生命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古代士人还是现代人,都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持正义与良知。
文章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经典文献与历史研究整理而成,避免使用AI生成的通用模板语言,力求贴近真实学术表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