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满100岁被称为什么】在古代,人们对长寿的重视程度远超现代。百岁老人被视为“福寿双全”的象征,不仅受到社会的尊重,还常被赋予特殊称号。不同朝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体现出对高寿者的敬仰。
一、
在中国古代,人满100岁被称为“期颐”。这一说法源于《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期”意为期待,“颐”指保养,合起来表示人到百岁应由子孙赡养,以安度晚年。此外,古代也有其他与百岁相关的称谓,如“百岁翁”“百龄老者”等,但“期颐”是最为正式和常见的说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朝廷或地方官府会对百岁老人给予表彰,如赐予匾额、银钱、衣物等,甚至会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以示尊崇。
二、表格展示
| 称呼 | 出处/来源 | 含义说明 | 使用朝代 |
| 期颐 | 《礼记·曲礼》 | 百岁老人,需子女奉养 | 古代至明清 |
| 百岁翁 | 民间常用 | 对百岁老人的通俗称呼 | 全国通用 |
| 百龄老者 | 文言文献 | 表示年过百岁的长者 | 唐宋以后 |
| 老寿星 | 民间俗语 | 祝福长寿的吉祥称呼 | 历代通用 |
| 长命百岁 | 祝福语 | 表达对长寿的祝愿 | 历代通用 |
三、结语
古代人满100岁被称为“期颐”,这一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敬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者的尊重与关怀。虽然现代社会中“期颐”已不常用,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