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的意思】一、说明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张衡传》,是描述东汉时期官员选拔制度中的一种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即孝顺父母、廉洁奉公的人),但没有去应征;即使多次被地方或朝廷征召担任官职,也没有接受。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部分士人对仕途的淡泊态度,也体现出他们对个人志向和操守的坚持。在封建社会中,“孝廉”是察举制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辟公府”则是指被中央或地方官员征召入仕。因此,这种“不行”“不就”的行为,往往被视为有气节、有原则的表现。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背景 | 意义 |
| 举孝廉 | 指被地方推举为“孝廉”,是汉代察举制中的一种选官方式 | 汉代以“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 表示被推荐为德才兼备之人 |
| 不行 | 没有去应征、拒绝接受 | 当时士人对仕途的态度各异 | 显示其不愿为官、追求自我修养 |
| 连辟公府 | 多次被朝廷或地方官府征召做官 | 体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 表明虽受重视但依然拒绝出仕 |
| 不就 | 没有接受任命 | 反映士人对名利的淡泊 | 展现个人操守与独立人格 |
三、结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仅是一句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选择的坚持,以及对个人价值和道德操守的重视。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压力时,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