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如何智勇双全,成功地将和氏璧从秦国手中安全带回赵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也展现了赵国在当时外交上的智慧。
一、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常常以武力威胁周边国家。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王得知后,提出用15座城池来换取这块玉。赵国大臣们担心如果答应,可能会被欺骗;如果不答应,又怕招致秦国的进攻。最终,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负责谈判和护送和氏璧。
二、故事经过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面对秦王的威逼利诱,他不卑不亢,巧妙应对。他先是让秦王观赏和氏璧,随后指出秦王没有诚意,并要求先给出城池,否则就不交出玉。秦王无奈之下,只得假装答应。蔺相如趁机将玉带回赵国,完成了“完璧归赵”的壮举。
三、历史人物分析
| 人物 | 身份 | 主要事迹 | 历史评价 |
| 蔺相如 | 赵国上卿 | 智勇双全,成功护送和氏璧回赵 | 被誉为“忠义之士”,是赵国的重要谋臣 |
| 秦王 | 秦国君主 | 提出用城换璧,但未兑现承诺 | 显示了秦国的强权与虚伪 |
| 赵王 | 赵国君主 | 派遣蔺相如出使秦国 | 表现出对人才的信任与政治智慧 |
四、总结
“完璧归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他不仅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利益,还维护了国家尊严。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中“智勇双全”、“不失信于人”的典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较量,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蔺相如的形象也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