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中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出自《论语·颜渊》。这句话强调的是推己及人的道德准则,倡导人们在对待他人时,应以自身为参照,不强加于人。然而,很多人对这句话的完整出处和后续内容并不清楚,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
一、原文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原文如下:
>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对“恕”的解释,即“推己及人”的道德实践方式。
二、下一句是什么?
实际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身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下一句”。但若从上下文来看,它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形成呼应,这两句话常被一起引用,作为“恕道”的两种表现形式。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忠恕之道”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
三、总结与对比
| 说法 | 内容 | 出处 | 含义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 《论语·颜渊》 | 推己及人的道德原则 |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自己想要成功,也要帮助别人成功 | 《论语·雍也》 | 仁爱与助人的体现 | 
| 两者关系 | 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恕道” | —— | 强调自我修养与对他人的关怀 |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避免主观臆断和强加行为。同时,结合“己欲立而立人”,更进一步地鼓励我们不仅关注自身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需求与福祉。
五、结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准则。理解其完整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道德,提升个人修养。
如需进一步探讨“恕道”或“仁”的具体内涵,欢迎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