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商银行”)是中国一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银行,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为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代表之一,包商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其经营状况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20年因流动性风险被接管后,其发展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下是对包商银行的基本信息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关键数据和现状。
一、企业基本信息总结
包商银行成立于1997年,最初为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城市信用社,后逐步发展为地方性商业银行。2007年正式更名为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一定规模,业务范围涵盖零售银行、公司金融、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包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服务网络逐渐完善。
然而,自2019年起,包商银行因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关注,最终于2020年被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此后,其资产、负债及业务结构发生较大调整,部分业务由其他金融机构承接。
二、包商银行企业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公司名称 | 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 成立时间 | 1997年 |
| 注册资本 | 约138.6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 |
| 总部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
| 法定代表人 | 李猛(2020年前) |
| 银行类型 | 地方性商业银行 |
| 主要业务 | 零售银行、公司金融、金融市场、信用卡等 |
| 分支机构数量 | 截至2019年,全国设有超过300家分支机构 |
| 股东结构 | 多家地方企业及个人股东(2019年前) |
| 2019年经营状况 | 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担忧 |
| 接管情况 | 2020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 |
| 后续发展 | 2020年后,部分业务并入蒙商银行,原包商银行主体逐步退出市场 |
三、总结与展望
包商银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从成立初期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到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其成长轨迹具有代表性。然而,由于风险管理不足、流动性问题积累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其被接管的命运。
尽管如此,包商银行的历史也为银行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加强内部治理、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未来,随着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完善,类似事件或将得到更有效的预防与应对。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财务数据或历史沿革,建议查阅相关监管机构公开文件或权威金融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