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拼音】“隔靴搔痒”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关键,效果不明显。它的拼音是 gé xuē sāo yǎng。
一、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隔靴搔痒 | 
| 拼音 | gé xuē sāo yǎng | 
| 释义 | 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无法解决问题,或者说话不中要害,效果不大。 | 
| 出处 | 《红楼梦》中有类似表达,后被广泛用于日常语言中。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某种行为或言论缺乏实效性。 | 
| 近义词 | 无的放矢、隔山打牛、不得要领 | 
| 反义词 | 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切中要点 | 
二、详细解释
“隔靴搔痒”字面意思是隔着鞋子去抓痒,显然不可能真正解决痒的问题。引申为做事情时没有直接面对问题的核心,只是表面应付,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
- 会议中讨论问题却绕圈子,没有实质进展;
- 做事方法不当,导致效率低下;
- 评论或建议没有针对问题本质,显得空洞无力。
三、使用示例
1. 他提出的意见虽然听起来合理,但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简直是隔靴搔痒。
2. 这个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明显,更像是隔靴搔痒,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 老师指出他的作文内容空洞,隔靴搔痒,缺乏深度思考。
四、总结
“隔靴搔痒”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提醒:做事要抓住重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有深入问题核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无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