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等身的意思】“著作等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术或文学成就非常突出,其撰写的著作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足以与自己的身体相等。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勤奋和才华,也表达了对其学术贡献的高度认可。
在日常使用中,“著作等身”多用于褒义,用来赞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深厚造诣、成果丰硕的学者或作家。它强调的是“量”与“质”的结合,即不仅要有大量的作品,还要有高质量的内容。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著作 | 指个人撰写的书籍、文章、论文等作品 |
| 等身 | 相当于身体的长度,比喻数量庞大 |
总结:
“著作等身”是指一个人所撰写的著作数量极其丰富,多到可以与自身身高相等,常用来形容学者或作家的学术成就和创作能力。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人对学者的评价,常见于诗词、书信、史书等文献中。
-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学术评论中。
举例:
- “这位老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可谓著作等身。”
- “他虽年事已高,但笔耕不辍,至今仍保持著作等身的记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博学多才、著作等身、文采斐然 |
| 反义词 | 学识浅薄、无名小卒、少作寡言 |
四、适用场景
| 场景 | 说明 |
| 学术评价 | 用于评价学者的学术成果 |
| 文学评论 | 表达对作家创作能力的认可 |
| 人物介绍 | 描述某人的成就和影响力 |
五、注意事项
1. “著作等身”更强调“数量”,但也隐含“质量”的要求。
2. 不宜用于贬义或讽刺语境。
3.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书面表达。
总结:
“著作等身”是形容一位学者或作家成就卓越、著作丰富的成语,既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其专业影响力的赞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以确保表达得体、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