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意思和解释】“完璧归赵”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广为流传,也常被用来形容人做事讲信用、守承诺,尤其是在涉及财物或责任时,强调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完整无缺地归还。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完璧归赵 |
| 拼音 | wán bì guī zhào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原意 | 将完整的玉璧归还给原主 |
| 引申义 | 形容把别人的东西完整无缺地归还,强调诚信与责任感 |
二、历史背景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奉命护送一块珍贵的玉璧“和氏璧”前往秦国。秦王表面上答应以城换璧,实则并无诚意。蔺相如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将玉璧带回赵国,保全了国家的尊严与利益。
这一事件展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忠诚,也体现了“诚信”与“责任”的重要性。
三、成语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表示归还物品 | 他借了我一本书,后来按时还了,真是完璧归赵。 |
| 表示履行承诺 | 这笔钱我会尽快还你,绝不拖欠,完璧归赵。 |
| 强调诚信 | 他在工作中一直讲究信誉,从不占小便宜,完璧归赵是他的原则。 |
四、成语启示
“完璧归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我们:
- 诚信为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诚信。
- 责任意识:对自己承担的责任要认真对待。
- 智慧与勇气:面对困难时,要有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五、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尊重他人、信守承诺,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与智慧。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完璧归赵”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