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完璧归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原本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送往秦国,面对秦王的欺诈行为,他机智地保护了这件珍贵的玉璧,并最终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故事。后来,“完璧归赵”被用来形容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给原主。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完璧归赵 |
| 拼音 | wán bì guī zhào |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释义 | 把原物完整无缺地归还给原主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归还物品时保持原样 |
| 近义词 | 原物奉还、物归原主 |
| 反义词 | 丢三落四、毁坏丢失 |
二、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得知后,假意以十五座城池为交换,企图骗取这块玉璧。赵王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蔺相如在秦宫中识破秦王的诡计,巧妙地将玉璧送回赵国,最终成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三、成语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物品归还 | 小明借了同学的书,到期后完璧归赵 |
| 财产交接 | 公司搬家时,所有设备都完璧归赵 |
| 信誉体现 | 他做生意一向讲信用,从不拖欠,完璧归赵是他的原则 |
四、成语寓意
“完璧归赵”不仅强调了物品的完整性,更体现了诚信、智慧和责任感。它告诉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讲究原则,尊重他人,做到有始有终。
五、总结
“完璧归赵”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深刻寓意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归还物品时保持原状的行为。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道德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诚信与责任的传统价值观。


